预警

水位

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

时间:2022-01-04   作者:作者:陈青山   
  为准确掌握全市中药材行业形势,及时了解中药材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市统计局组织专班分别对盐池河镇、丁家营镇等有代表性的乡镇中的16个村30多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及企业(合作社)进行了走访调研。从调研情况来看,我市中药材产业资源丰富、种类多、分布广、市场前景好,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:
  
  一、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
  
  据统计数据显示,全市截止2021年6月底中药材在地面积达到30303亩,其中草本药材17185亩、木本药材13118亩,实现产值2.1亿元。中药材种植呈现品种多、分布广的特征,各类经营主体分散,种植面积超万亩的有盐池河镇,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有官山镇、习家店镇、龙山镇等7个镇(办)。目前发展千亩以上生产合作社(企业)共有3个,分别是湖北仙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、十堰市康源药材有限公司和丹江口市斯健药材有限公司,发展中药材产业在我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。
  
  (一)先天的自然环境,使我市具备良好地域资源禀赋。我市气候条件适宜、土壤类型多样,森林资源广阔,具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,同时适合多种中药材人工种植。通过以往数据结合本次中药材专题调研发现,在全省61个重点中药材品种目录中,我市就有重楼(七叶一枝花)、黄精、板蓝根、半夏、白及、红豆杉、柴胡、苍术等48个中药材品种,占了全省重点中药材种类的78.7%,说明我市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。
  
  (二)后天的引进培育,使我市中药材资源库十分丰富。除了本地的连翘、菊花、柴胡、苍术等中药材之外,部分药材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,引进了非本地中药材。如盐池河镇引进了中药材品种红豆杉,丁家营镇引进中药材品种淫羊藿,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引进了中药材品种吴茱萸,浪河镇、龙山镇引进了中药材品种梭罗果,习家店引进了中药材品种木瑾等,经各种植大户反映,这些引进的药材当前试种情况良好。
  
  (三)广阔的市场前景,使我市中药材产业增收潜力大。中医中药是国粹,发展中药材产业,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,也是全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柱之一,符合全国广大消费者养生保健需求,加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,中医疗效突出得到印证,中药材需求将会逐步受到市场欢迎。另外,中药材种植所产生的综合价值远高于传统农业种植收益,如丁家营镇种植的淫羊藿,石鼓镇盘道村种植的苍术、柴胡及柳林村种植的当年生板蓝根等亩均净收入可达4000元,由此可见,中药材产业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潜力巨大,市场前景广阔。
  
  (四)药农的示范效益,使我市中药材种植快速发展。目前,许多地方中药材的发展,是在先种植药材的药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后跟着发展起来的,例如大沟林区瓦房槽村5组村民尚新友2010年开始种植药材,共种植苍术、党参、黄精、天麻等药材近10亩,2020年收获苍术种子50斤、每斤260元、收入1.3万元,苍术1.5吨、每吨1.2万元、收入1.8万元,天麻年收入0.2万元,全家2020年药材收入3.3万元;同时该户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种植药材,仅本组就有100多户参与,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。药农们还自发组织建立了药农种植经验交流群,并辐射到蒿坪镇和习家店镇的药农,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和技术,使得中药种植规模效应愈发凸显。
  
  二、存在的问题
  
  我市中药材发展虽然前景看好,但在调研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,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。
  
  (一)重视了宣传,无效益保障。在发展中药材种植过程中,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未提供相应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,中药材种植、销售等方面过于依赖中药材收购企业的口头承诺,企业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而对药材种植户所种品种进行限制,药农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。例如盐池河镇木瓜种植收益完全依赖喻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前期企业同药农达成口头收购协议后,因市场不景气并未按要求兑现承诺。药农获取信息能力有限,并未找到其他销售渠道,加上木瓜种植没有实际效益,导致盐池河镇有5000多亩挂果的木瓜无人问津,严重创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。
  
  (二)重视了发展,缺后期监管。当前我市的中药材发展主要以药材种植大户自发种植为主,信息灵活度有限,种植技术落后,对市场把握能力不高,销售主要以药贩上门收购为主,价格压的相对较低,经济效益难以最大化。通过走访各地中药材种植大户发现,中药材管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种植户自主摸索为主,欠缺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指导,中药材产量不易稳定,同时,市场信息不够灵通,缺少收获后的长期保存技术,只能将收获的中药材低价出售给药贩,每年收益降低不少。位于龙山镇龙潭河村的十堰市康源药材有限公司,2014年流转近千亩土地发展中药材,并带动本村近百户农民共种植连翘800亩,梭罗果1000亩,还有少量的白芍、七叶一枝花等。几年来,每年仅以2万元的管理费聘请1人对近2千亩的药材进行管理,导致药园杂草丛生,连翘2017年就结籽而无人采收,被流转土地的农民哀声怨道,本来土地流转费已经很低,每亩40年1000元,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收到流转费,而药材公司也不组织农民采收连翘,更无连翘市场收购信息,导致果实白白落地,药农无收益。
  
  (三)重视了品种,缺品牌吸引。虽然我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很多,但是中药材规模普遍较小,产量不高,无品牌效应,对中药材采购加工企业缺乏吸引力,难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。例如石鼓镇盘道村民共种植500余亩柴胡,但各户种植缺少统一的规划,种植规模都完全依赖于农户自己,产量难以保证。该村一药农反映,2020年种植柴胡8亩多,收获2亩多,收益1万余元,药材贩子上门收购价格为24元每斤,如果能够有其他销售渠道,每斤可以卖到30元左右。但是普通药农一无销售门路,二无运输工具,加上产量偏低,种植分散,无企业上门大量采购,只能低价卖给药贩。
  
  (四)重视了投入,无销售市场。中药材素有“药疯子”之称,有“种多了是柴、种少了是财”一说。加上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,也会直接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稳定性。例如蒿坪镇卢嘴村一组有药农成立了丹江口市钱袋子种养合作社,带动了7户村民,流转土地18亩加上自己承包耕地共30余亩,从2018年开始陆续种植药材,其中柴胡15亩、苍术13亩、黄精1.5亩、白芨1.5亩、还有少量川地黄、野黄连等,前期投入15万元,但是由于无销售市场,大部分药材没有采收,2021年药材收入仅为6.9万元。
  
  三、意见建议
  
  (一)中药材发展需要政策保障效益。政策引导是产业发展重要要素保障,也是中药材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。编制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势在必行,出台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扶持政策,不断催生中药材种加工销售企业及相关服务平台,可有效提高中药材种植成效收益。同时可依据全市中药材种植特点和优势,结合生态观光旅游、大健康产业发展、美丽乡村建设等,优化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,打造种植、观光、养生等综合效益,提高中药材产业附加值,延长产品产业链。
  
  (二)中药材发展需要技术信息支持。应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行业组织引导作用,对产业的因地制宜发展,包括品种选择、技术交流、信息沟通、产品销售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,刺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,真正形成有药有市,信息、药流畅通,确保药农与市场(企业)无缝衔接,促进全市中药材健康发展。
  
  (三)中药材发展需要打造药材品牌。借助道教圣地药材优势,先打造出有一定影响力中药材品牌,鼓励中药材龙头企业、种植繁育基地等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,引导企业开展中药材规模种植,推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,将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,实行差异化发展,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。同时,大力挖掘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,形成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,研发和创立具有地理的优质品牌产品,不断提升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。
分享到:
  •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
  •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

  • 二十大代表风采
  • 二十大代表风采

  • 蓝天碧水保卫战
  • 蓝天碧水保卫战

  • 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光盘行动
  • 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光盘行动

  • 创清廉丹江口 树新风正气
  • 创清廉丹江口 树新风正气

  •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
  •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